后喻文化时代的文化逆流效应
什么是后喻文化?
在《文化与承诺》一书中,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·米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将人类社会分为了前喻文化、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期。
在前喻文化时期,文化主要由长辈向晚辈传承;在并喻文化时期,文化主要在同辈人之间传播;然而,在后喻文化时期;文化则呈现出由年轻人向父辈传播的逆流效应。
前喻文化的传播效应可以用下面一个例子说明:
“你每天干什么?”“放羊。”“放羊为了什么?”“挣钱。”“挣了钱呢?”“娶媳妇。”“娶了媳妇呢?”“生娃。”“生了娃,让他干什么?”“放羊。”……
这是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一位放羊娃时的采访记录。放羊娃的生活模式完全复制了他父辈的生活模式,也打算让他的孩子复制他的生活模式。
传统的文化流动大多呈现出父传子的“继承”的模式,家父长在文化传播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地位。
然而随着媒介和互联网的发展,传统“父传子”的并喻文化正在被改写,出现了文化由“子传父”的后喻文化。后喻文化时代诞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,信息的获取渠道正在逐渐下沉,传统的经验主义的权威性正在逐渐瓦解。
在任何一个时代,掌握了信息的阶级都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和文化主导权,这就是为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贵族们为了保证自己的领导地位,不愿意推广成文法。
这一“信息带来话语权”的绝对法则在当今时代也同样适用。与他们的父辈相比,Z世代无疑是信息时代的宠儿。他们出生在信息爆炸、科技“加速回报”的时代,从出生开始就接收着数不清的信息,了解层出不穷的科技产品。
麦克卢汉说,人是媒介的延伸。Z世代不仅让自己成为了媒介的延伸,更是自愿成为了媒介的宿主。对于科技设备的熟悉和对于不同口味的文化的吸收能力,使得Z世代把握住了这个流量下沉时代,掌握了流量入口。
年轻人不仅能玩转微信、微博等自媒体平台,更擅长信息裂变和文化抱团,这使得年轻人能从各种渠道最大程度地了解最新的信息。这使得信息获取渠道逐渐下落到年轻人手上,年轻人掌握了信息的权威性和主导权。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。信息的反哺很直观的体现在信息工具的反哺上,根据学者的研究显示,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大学生表示,有曾向他们的父母传授如何使用智能手机、外卖app和微信、微博等信息工具的经历。
当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文化的话语权下沉到年轻人手上的时候,后喻时代到来,文化呈现出“子传父”的文化反哺模式。也就是说,只要能将信息传达到年轻人的身上,也能传达到他们的父母辈身上。